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藥衛(wèi)生 > 神經內外科
搜柄,搜必應! 快速導航 | 使用教程  [會員中心]

神經內科考試試題大全

文檔格式:DOC| 15 頁|大小 62KB|積分 15|2023-04-22 發(fā)布|文檔ID:202590475
第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1 / 15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下載文檔
  • 版權提示
  • 文本預覽
  • 常見問題
  • 神經內科考試試題-----專業(yè)知識如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個考題請根據各考題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題下面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種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1, 一種半綜合征體現為:A, 患側眼不能內收,對側眼球外展時有眼震B(yǎng), 患側眼球不能外展,對側眼球內收正常C, 患側眼球不能內收又不能外展,對側眼球不能內收,外展時有水平眼震D, 對側眼球既不能內收又不能外展,患側眼球不能內收,外展時有水平眼震E, 患側眼球既不能內收又不能外展,對側眼球不能外展,內收正常2, 下列哪項是周邊性眩暈的特點:A, 頭痛明顯B, 與體位變換關系不大C, 閉目后可以減輕D, 耳鳴,聽力下降E, 常有偏癱等體征3, 經皮質性失語的臨床特點是A, 構音障礙B, 復述障礙C, 復述相對保存D, 找詞困難,命名不能E, 屬傳導性失語4,枕葉病變可有如下臨床體現,除了A, 視野缺損B, 視覺性發(fā)作C, 視物變形癥D, 感覺懷失語E, 視覺失認5, 患者浮現瞳孔縮小、眼裂變小和眼球內陷,稱為A ,HORNER綜合征B,WEBER綜合征C,BENEDID綜合征D,JAKSON綜合征E,LHERMITTE綜合征6, 臨床上可以引起構音障礙的病變不涉及A, 小腦吲部病變B, 錐體外系病變C, 延髓運動神經核及其神經的病變D, 雙側大腦半球白質及雙側內囊病變E, 優(yōu)勢半球額下回后部及相應的皮層下白質7, 如下哪種疾病不會浮現針尖樣瞳孔:A, 腦橋出血B, 神經梅毒C, 有機磷中毒D, 鴉片類藥物過量E, 阿托品藥物過量8,與深感覺傳導有關的構造是:A,楔束B,錐體束C,內側縱束D,外側丘系F, 脊髓丘腦束9,一患者意識障礙,不能叫醒,對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和防御反映,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和吞咽反射存在,這種意識障礙是:A, 嗜睡B, 昏睡C, 淺昏迷D, 中昏迷E, 深昏迷10,下髓病變時,不應浮現的臨床體現是A, 二便障礙B, 錐體束征陰性C, 下肢嚴重癱瘓D, 肛門反反射消失E, 鞍區(qū)感覺喪失11,視野缺損體現為雙顳側偏盲,病變在視覺徑路的哪個部位:A, 視神經B, 視交叉C, 視束D, 外側膝狀體E, 視放射12, 閉鎖綜合征損傷部位于     A,中腦B,小腦C,紅核D,腦橋被蓋部E,腦橋基底部13, 腰穿的禁忌證是A,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炎癥性病的診斷B, 顱內壓升高伴有明顯的視乳頭水腫C, 臨床懷疑蛛網膜下腔出血而頭顱CT尚不能證明時D, 脊髓病變和多發(fā)性神經根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E, 脊髓造影和鞘內藥物治療14, 胸段節(jié)段性感覺分布錯誤的是:A, 乳頭平面為T4B, 劍突平面為T6C, 臍平面為T10D, 肋弓平面T10E, 腹股溝平面為T12和L115, 痙攣性偏癱步態(tài)見于A, 帕金森病B, 肌營養(yǎng)不良C, 兩側大腦半球病變D, 一側錐體束病變E, 小腦、前庭和深感覺傳路病變16,1型單純疹診病毒在體內重要潛伏于A, 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B, 睫狀神經結C, 翼腭神經結D, 耳神經結E, 頸靜脈神經節(jié)16, 下面對面神經麻痹的描述錯誤的是A, 一般急性起病,體現為口角歪斜、流涎、發(fā)言漏風,吹口哨或發(fā)笑時尤為明顯B, 體格檢查時患者額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牽向健側C, 面神經麻痹不能浮現味覺障礙、聽覺過敏D, 面神經麻痹患者一般在起病后1-2周內開始恢復,大概80%的患者在幾周及1-2個月內基本恢復正常E, 面神經麻痹除了可浮現聽覺過敏和味覺障礙外,還也許浮現耳廓和外耳道感覺遲鈍、外耳道和鼓膜上浮現皰疹17, 周邊神經病理變化可分為如下幾種A, 華勒變性B, 軸突變性C, 神經元變性D, 節(jié)段性脫髓鞘E, 神經元纖維纏結18, 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首選A, 安定B, 哌米清C, 卡馬西平D, 苯妥英鈉E, 維生素C19, Fisher綜合征A, 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B, 兩側眼肌麻痹C, 兩側對稱性小腦性共濟失調D, 深反射消失E, 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21,Froin綜合征時CSF蛋白含量超過多少A,0.1g/LB,1g/LC,10G/LD,100G/LE,1000G/L22,吉蘭-巴雷綜合征的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現象最明顯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5周23,吉蘭-巴雷綜合征的顱神經損害最常用A, 動眼神經B, 滑車神經C, 雙側面神經D, 舌咽神經E, 迷走神經24,亨特綜合征的體現除了如下哪項A, 飲水嗆咳B, 面神經麻痹C, 耳廓和外耳道感覺遲鈍D, 外耳道和鼓膜上浮現皰疹E, 聽覺過敏和舌前2/3味覺障礙25,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與原發(fā)性三叉神叉痛重要鑒別是A, 觸發(fā)點的存在B, 伴有神經系體征C, 伴有角膜炎D, 伴有牙齒疾患E, 疼痛范疇小26,脊髓炎最常累及哪個脊髓節(jié)段A, T3-T5B, T4-T6C, T6-T8D, T1-T4E, L3-L527,脊髓壓迫癥最常用的因素是A, 炎癥B, 外傷C, 腫瘤D, 先天畸形E, 脊柱病變28,急性脊髓炎的感覺障礙是A, 末梢型B, 神經干型C, 后根型D, 傳導束型E, 后角型29,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的因素是A, 病毒感染B, 遺傳性疾病C, 維生素B1缺少D, 維生素B12缺少E, 維生素C缺少30,脊髓切綜合征(Brown-Sequard)浮現 A,同側病變水平如下痛覺和溫度覺缺失   B,同側病變水平如下精細觸覺和深感覺缺失 C,對側偏身痛覺和溫度覺缺失  D,對側偏身深感覺缺失F, 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31,脊髓缺血最佳發(fā)于A, T4節(jié)段B, C2節(jié)段C, T8節(jié)段D, L3節(jié)段E, S2節(jié)段32,壓頸實驗完全梗阻(QUECKNSTEDT實驗)見于A, 多發(fā)性硬化B, 脊髓腫瘤C, 急性脊髓炎D, 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E, 視神經脊髓炎33,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為如下哪種疾病的特性性體現A, 急性脊髓炎B, 頸椎病C, 脊髓空洞癥D, 脊髓壓迫癥E, 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34,脊髓炎急性期的治療首選A, 康復治療B, 加強護理C, 巴氯芬口服D, 皮質類固醇激素沖擊治療E, B族維生素口服35,患者右側霍納征陽性,右上、下肢輕癱,肌張力增高,左頸如下皮膚痛覺減退,右下、下肢輕癱,肌張力增高,左頸如下皮膚痛覺減退,右下肢深感覺消失,病變在A, 左側丘腦B, 右側丘腦C, 右側頸膨大D, 左側頸髓2-3E, 右側頸髓2-336,哪條血管閉塞可引起延髓背外側綜合征A, 大腦前動脈B, 大腦中動脈C, 大腦后動脈D, 椎動脈或小腦后下動脈E, 小腦上動脈37,腦栓塞最常用于A, 大腦前動脈B, 大腦后動脈C, 大腦中動脈D, 視網膜中央動脈E, 椎-基底動脈38,基底動脈尖綜合征的體現不涉及A, 皮質盲B, 瞳孔異常C, 肢體癱瘓D, 眼球運動障礙E, 覺醒及行為障礙39,高血壓腦病的血壓忽然升高一般在A, 舒張壓不小于110MMHG,或血壓不小于140/90MMHGB, 舒張壓不小于120MMHG,或血壓不小于160/100MMHGC, 舒張壓不小于120MMHG,或血壓不小于160/100MMHGD, 舒張壓不小于130MMHG,或血壓不小于170/110MMHGE, 舒張壓不小于140MMHG,或血壓不小于180/120MMHG40,一腦出血患者者,若無高熱、多汗、嘔吐及腹瀉等癥狀,則每日的入液量一般是  A,-3000ML B,尿量加500ML C,尿量加800ML  D,尿量加1000ML  E,150-2500ML41,腦出血最常用的病因是A, 血液病B,   高血壓C, 腦血管畸形D, 顱內動脈瘤E, 溶栓治療后來42,有關跌倒發(fā)作的描述對的的是A, 大腦中動脈缺血的特性性癥狀B, 常伴故意識喪失C, 下部腦干網狀構造缺血導致D, 重要病變在大腦皮層E, 肢體癱瘓持續(xù)時間較長43,老年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特點為A, 常伴癲癇發(fā)作B, 腦膜刺激征明顯C, 頭痛、嘔吐嚴重D, 常伴眼底視網膜出血E, 頭痛不明顯,意識障礙多見44,目前腦梗死超初期治療時間窗定位  A,1小時 B,2小時 C,3小時 D,6小時 E,12小時45,蛛網膜下腔出血時,浮現一側眼瞼下垂時,其動脈瘤的部位也許在A, 眼動脈B, 基底動脈動C, 前交通動脈D, 后交通動脈E, 大腦中動脈46,TIA或腦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目的是A, 增進側支循環(huán)建立B, 保護神經細胞C, 避免復發(fā)D, 抗凝E, 溶解血栓47,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可靠的診斷根據為A, 一側瞳孔散大B, 腦膜刺激征陽性C, 劇烈頭痛、嘔吐并肢體抽搐D, 雙側瞳孔散大并雙眼外展不能E, 腰穿發(fā)現均勻一致的血性腦脊液流出48,腔隙性腦梗死最常用的臨床體現之一為A, 純感覺性卒中B, 純動動性偏癱C, 感覺運動性卒中D, 共濟失調性輕偏癱E, 構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征49,鑒別腦出血與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重要的臨床根據是A, 有無高血壓B, 有無意識障礙C, 有無血性腦脊液D, 有無腦膜刺激征E, 有無神經系統(tǒng)的局灶性體征50,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失所指發(fā)病后神經缺失癥狀完全恢復的極限時間為 A,24小時內 B,48小時  C,1周內 D,2周內  E,3周內51,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最有診斷價值的腦電圖變化是A, 彌漫性高波幅慢波B, 彌漫性Q波或S波C, 規(guī)律和對稱的3周/秒刺慢波D, 不規(guī)則的刺慢波或尖慢波E, 以顳葉為中心的周期性同歩放電52,最易并發(fā)腦葉出血的顱內炎癥為A, 化膿性腦膜炎B, 病毒性腦膜炎C, 結核性腦膜炎D, 隱球菌性腦膜炎E, 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53,臥位腰椎穿刺腦脊液壓力正常值是 A,50-70MMH2O B,80-180MMH2O  C,190~220MMH2O D,230~250MMH2O  E,260~280MMH2O54,脊髓癆是指A, 腦囊蟲B, 神經梅毒C, 結核性腦膜炎D, 隱球菌腦膜炎E, HIVP神經系統(tǒng)感染55,多發(fā)性硬化患者的CSF檢查哪項升高故意義A, lgAB, lgDC, lgED, lgGE, lgM56,多發(fā)性硬化腦脊液檢查如細胞數超過多少則也許性較小 ?。?,40*10/L B,50*10/L  C,60*10/L ?。?,70*10/L E,100*10/L57,低鈉血癥如迅速糾正可誘發(fā)如下哪種疾病A, 同心圓硬化B, 多發(fā)性硬化C, 病毒性腦膜炎D, 腦橋中央髓鞘溶解癥E,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58,結核性腦膜炎最常用A, CSF黃色,蛋白過高B, csfS米湯樣細胞數高C, CSF黃綠色,糖過低D, CSF紅色,紅細胞高E, CSF無色透明,正常59,有關多發(fā)性硬化如下描述哪項對的A, 男性多于女性B, 只累及腦干C, 與遺傳因素無關D, 不合并其她自身疫性疾病E, 多次緩和復發(fā),病性逐漸加重60,根據POER多發(fā)性硬化診斷原則下列哪一項是實驗檢查支持可MS的診斷標診A, 病程中兩次發(fā)作和兩個分離病灶臨床證B, 病程中兩次發(fā)作,一種臨床或亞臨床病變證C, 病程中兩次發(fā)作,一處病變臨床證據D, 病程中兩次發(fā)作,一處病變臨證據和另一部病變亞臨床證據E, 病程中兩次發(fā)作,CSF-OB-LGG,兩次發(fā)作須累及CNS不同部位,須間隔至少一種月,每次發(fā)作須持續(xù)24小時。

    61,腦囊蟲最常用的臨床體現是A, 頭痛B, 癲癇C, 顱高壓D, 腦膜刺激征E, 局灶癥狀62,有關新型隱球菌腦膜炎的臨床體現對的的是A, 發(fā)熱,頭痛、惡心及嘔吐B, 頸強C, 精神癥狀D, 累及顱神經E, 以上全對63,高度提示多發(fā)性硬化的體征是A, 感覺異常B, 運動障礙C, 視乳頭水腫D, 核間性眼肌麻痹E, 雙眼視野對側同向性偏盲64,目前公承認以制止多發(fā)性硬化病情進展的藥物是A, 甲基沷尼松龍B, 維生維素B12C, 巴氯芬   D,B-干擾素 E,A-干擾素。

    點擊閱讀更多內容
    賣家[上傳人]:時間煮心1991
    資質:實名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