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快樂讀書吧讀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西游記》指導課教學反思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快樂讀書吧讀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西游記》指導課教學反思統(tǒng)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西游記》指導課反思 統(tǒng)編版五年級語文教材下期,在第二單元以“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為主題,選擇四大名著中的片段,讓孩子們初步學會閱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快樂讀書吧”中再次向孩子們推薦閱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因此,以教材為切入口,在課外閱讀中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并樂于讀中國四大名著,就成了本學期五年級孩子課外閱讀的主要任務 而其中《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中最受孩子們喜愛的小說,幾乎所有孩子都看過根據(jù)這部小說拍攝的電視劇,對其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比較熟悉但是閱讀原著小說和看電視劇是有很大差別的,為了使學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記》的豐富內(nèi)涵,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激發(fā)熱愛祖國悠久燦爛歷史文化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閱讀長篇小說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我結(jié)合課本教學,進行了《西游記》名著導讀教學這節(jié)教學課,有成功之處,但還是問題較多,希望能夠通過本節(jié)課的反思,促使以后的教學更加完善 這節(jié)導讀課之前,我提前布置了閱讀任務閱讀小說原著,對小學生而言,要完全讀懂這部原著還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建議學生閱讀青少年版名著,也可以閱讀原著,教師在文言文理解上給予指導。
為了增強學生閱讀興趣,我引導學生將原著章節(jié)和電視劇結(jié)合起來,有助于學生理解原著 整節(jié)課的設計采用由淺入深、由基本內(nèi)容的閱讀考察到人物特征的評析,寓知識于活動中,增強趣味性,引導學生談自己的閱讀體會,并在教學中教給學生閱讀長篇章回體小說的方法教學中,學生表現(xiàn)出了比較高的積極性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提問檢查可知,大部分學生認真閱讀了小說,部分學生讀的非常認真,對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較熟悉分析評價“五圣”,大部分學生都能較準確的說出人物的特點及優(yōu)缺點,認識較為客觀準確對長篇小說的閱讀,大部分學生都有畏難心理,通過閱讀方法的引導,學生表示以后閱讀長篇小說不再盲目,知道如何下手了通過引導,學生對作品的思想藝術(shù)內(nèi)涵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能夠結(jié)合自身說出較為恰當?shù)母惺芎褪斋@這堂課課堂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緊湊老師上得很輕松,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預設的目標基本達到然而,這堂課無論是內(nèi)容的安排、目標的預設和過程的實施以及教學的手段都暴露了不少問題 (一)內(nèi)容寬泛,缺乏深度 確切地說,這是一堂課外閱讀指導課,課的性質(zhì)就定位在“指導”二字上所謂指導就應該有探索的含量這堂課安排的內(nèi)容有課外讀物推介,有讀書卡設計,還有閱讀方式的探索。
內(nèi)容廣而雜,而時間只有40分鐘這樣多的內(nèi)容,要在短時間保質(zhì)保量完成,是不實際的因而,這堂課的深度是不夠的許多內(nèi)容只是蜻蜓點水般一點即過無探索的味道,更沒研究可言如果將內(nèi)容掰開分細,如專作課外讀物推介或?qū)W髯x書卡設計的指導或?qū)iT研究閱讀方式那么,課堂的深度就可以加深,學生得到悟到的東西也不會如此之膚淺 (二)讀書方法的指導與閱讀興趣發(fā)生沖突 “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對閱讀者科學的指引動筆墨能記其所得,能抒其所感,能質(zhì)其所疑一句話,動筆墨是提高閱讀質(zhì)量的保障在課堂中,我讓學生設計讀書卡,填寫讀書卡的目標就在于此然而,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讀前被激發(fā)的高昂的興致隨著讀書的設計和邊讀邊填記的動筆過程而逐漸削減究其原因,一是讀物拿到手中,很想一睹為快,滿足解讀欲可老師卻安排設計讀書卡,而且還得邊讀邊玩這樣的閱讀速度慢,耽誤時間二是增加了負擔課外閱讀原本是一種輕松、愜意的活動可當學生在興致勃勃地閱讀精情節(jié)的時候,老師又提醒要動筆抄記,寫感受,搞得他們神疲力倦這樣的閱讀還不如不讀 問題呈現(xiàn)眼前,在以后的課外閱讀教學我不得不考慮:要不要設計讀書卡?怎樣才能讓學生自主設計讀書卡?什么時候填記讀書卡?哪些讀物要邊讀邊寫讀卡,哪些讀物是讀后后再填讀書卡?只得徹底弄清這些問題,方才凸顯閱讀指導的效果,方才讓學生感受課外閱讀的魅力。
(三)教師的教學智慧沒有充分顯現(xiàn) 《課標》指出:新課程背景下的老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行動的引導者,是以一個促進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較以往的《大綱》來說,給我們這些為人師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再僅以知識為本位而讓老師照本宣科,完成“授業(yè)”之任務它要以人為本位而關(guān)注人的發(fā)展這一要求,需要為人師者不僅只是“學高為師”,而且還得具備足夠的教學智慧在課堂上,只有教師用智慧的火花才能點燃學生求知的欲望及探索的熱情 而我這堂課就恰恰缺乏這一點:因缺乏幽默,而使課堂氣氛凝重;在“潑墨”不足,而使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沒有再在學生面前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因藝術(shù)性不突出,而沒有讓學生感到言到精妙處,卻“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之戛然而止之藝術(shù),而讓學生生非知后事如何之欲望;因不適時煽情,而沒有讓課外讀物像磁鐵一樣吸別著學生可以說缺乏教學智慧,就缺乏學生的熱情和課堂的生機與活力那么,教學預設與目標的也就相去甚遠 這堂課暴露的三個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的質(zhì)量不過,“研究者,問題也”課題研究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但當問題越來越少時,我們的研究也就走近了尾聲 對于閱讀指導課,真的是摸著石頭過河,希望在這一方面在更深的了解,上過一節(jié)課,不是很成功,但總的感覺是,學生和老師都有一定收獲的,語文課不能只上課文,這樣的課堂同樣要認真研究,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真的是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