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和幼兒課件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四章 教師和幼兒,幼兒教育學,李英姿,2015-10-18,第一節(jié):幼兒教師,模塊一:何為幼兒教師?,模塊二:幼兒教師的地位、權利、義務,模塊三:幼兒教師的素質(zhì),模塊四:幼兒教師必備的能力,(一)幼兒教師的職能和社會地位,職能:作為專業(yè)的幼教工作者,擔負培養(yǎng)人的責任社會地位:目前的狀況,未來的發(fā)展,幼兒教師的地位、權利和義務:,教師法和教育法規(guī)定了幼兒教師的權利和義務討論:你覺得目前幼兒教師的地位怎樣?幼兒教師的哪些權利還有待進一步保障?哪些義務履行起來有難度?,小結(jié)要點:,由于各種原因,幼兒教師的地位和權利還有待提高,但幼兒教師為幼教事業(yè)做出的巨大努力得到了家長、社會的肯定,一代代幼兒的健康成長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教師的價值討論:有人把幼兒教師稱作“高級保姆”,你怎么看?,小結(jié)要點:,“高級保姆”的稱呼讓人難以接受,但它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幼兒教師的勞動特點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要大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來改變?nèi)藗兊倪@種觀念幼兒教師職業(yè)的特點:,勞動特點:,1、復雜而有創(chuàng)造性,2、示范性,3、長期性,角色特點:,1、幼兒生活的照顧者,2、幼兒學習的支持者,3、幼兒與社會溝通的中介者,幼兒教師的素質(zhì),提問:大家對幼兒教師的方方面面都很關心,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哪些素質(zhì)?,歸納講解:,1、思想品德和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2、健康的身心素質(zhì),3、能力素質(zhì),討論分析:如何正確理解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愛?,分析要點:,成人的愛撫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條件。
在家庭里,幼兒能夠得到家長、父母的愛,尤其是母親的愛成人的愛撫使幼兒感到安全、滿足,并為幼兒各種積極的活動和發(fā)展提供了條件幼兒進入托幼機構(gòu)后,教師的愛成為幼兒獲得安全感、滿足感的重要來源教師對幼兒的愛,應該是基于對弱小生命的保護的愛(保護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愛,應該是基于幼兒教育工作的一種職業(yè)使命感的愛(教育愛)教師對幼兒的愛是面向所有幼兒的愛,不偏愛、不忽視任何一個幼兒;是有要求的愛,是愛與要求的辯證統(tǒng)一;教師既是幼兒的老師又是幼兒的朋友幼兒教師必備的能力,觀察力,溝通力,組織分組活動的能力,創(chuàng)設與利用環(huán)境的能力,開展家長工作與社區(qū)工作的能力,自我發(fā)展的能力,為什么幼兒教師必須具有很強的觀察力?,【歸納小結(jié)】,理解幼兒(差異、情感、需要、行為表現(xiàn)等)是教育的基礎,觀察幼兒是理解的基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能力很弱,對自身狀態(tài)的把握能力也很弱觀察的種類,:,1、日常生活中的觀察(隨機觀察),提問:衡量幼兒教師的隨機觀察能力高低的標準是什么?,歸納小結(jié):,教師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兒發(fā)出的動作、表情、語言等各方面信息,并快速地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即捕捉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反應,2、有目的的觀察,有目的觀察的步驟準備(擬定觀察項目列出觀察要點選出有代表性場景)觀察并記錄分析因材施教的方案(教育的個性化),下面介紹幾種具體的方法:,日記法:把幼兒自然流露的行為,只要認為是能作為判斷幼兒發(fā)展情況的全部記錄(錄音、照相、文字、攝像),這種方法能全面了解幼兒,但難以堅持。
時間取樣觀察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觀察記錄預選行為事件取樣觀察法:事先確定觀察目的,選擇某類事件觀察且記錄舉例:如我們觀察幼兒的友好行為,就專門觀察這一類行為軼事記錄法:把隨機發(fā)現(xiàn)的有趣而有意義的事情記下來,中三班幼兒個案記錄表,姓 名:林錚 性別:男 年齡:四歲半,觀察日期:2003 年11月11日 時間:中午進餐時間,觀察地點:本班活動室 教師:林美香,觀察情境:幼兒正在進餐時,觀察內(nèi)容:實地記錄,今天中午幼兒吃的菜是大白菜、肉末燉粉條,好多孩子都非常喜歡吃,還拿著盤子到老師這里來加菜,有的孩子還說:老師!我吃完了還要再來加可黃添齊沒吃幾口就捂著肚子說:“肚子不舒服,想嘔我過去摸摸他的頭,手,沒感覺到有太明顯的發(fā)燒現(xiàn)象,我說:“給你裝碗熱湯先喝,再吃飯好嗎?”他說:“好!我喝湯,不吃菜,吃了菜我會嘔的我說:“先把湯喝了,看看有沒事”黃添齊一下工夫就把湯喝完了,還喝得津津有味呢我在旁邊觀察后,懷疑這個“小滑頭”是不想吃菜,耍了個小聰明后來他還是把飯吃完了,我用電話跟他家里反映了這個情況,詢問周六周日在家身體狀況怎么樣?他外公說:“正常”還反映在家有時也愛耍耍小聰明的評析:,聰明好動的黃添齊小朋友,平時做事非常自信,很喜歡老師請他帶著小朋友做律動,愛模仿孫悟空的動作,以前愛玩水,經(jīng)常把袖子弄濕,這個毛病現(xiàn)在改了。
但吃飯方面有時會挑食,有時也會編點理由來蒙蒙老師建議:,家長最好隔一段時間找個機會到幼兒園與班上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園里的突發(fā)性表現(xiàn),使教師了解孩子在家是否身體有不舒服的表現(xiàn)溝通能力:,包括,(1)教師和幼兒的 溝通,(2)教師和家長的溝通,(3)幼兒之間的溝通,1、教師與幼兒的溝通,(1)非言語的溝通,提問討論:,為什么要強調(diào)幼兒教師與幼兒的非言語溝通?教師可以運用哪些非言語與幼兒溝通?,講解要點:對幼兒來說動作比語言更容易理解,而且幼兒需要教師的身體接觸教師可以通過微笑、點頭、撫摸、摟抱、蹲下與幼兒交流、看著幼兒的眼睛傾聽他們說話等體態(tài)語來與幼兒交流小薇是一個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她很少笑,來園這么長時間了,每天早晨與爸爸媽媽說再見時,眼里總是滿含著淚,有時甚至拽住他們的衣服,哭著喊著不讓他們走有一次,她居然對老師謊稱“要上廁所”,出了活動室就去追趕剛剛離開的媽媽,幸好被老師及時發(fā)覺但是有一次,小薇卻一反常態(tài),還沒到活動室她就要和媽媽說再見,進門就喊“王老師好”她媽媽驚喜地告訴我,小薇今天早早地就起床了,一直嚷著要上幼兒園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興高采烈的小女孩,就是昨天還哭哭啼啼不愿來園的小薇。
怎么回事?她媽媽說,昨天小薇回家后很高興,對我們說是老師親了她,她喜歡去幼兒園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呀!她不說,我還真的忘了呢昨天,天氣不大好,我就讓孩子們上室內(nèi)廁所廁所很小,孩子們要排好隊,按順序上廁所每過來一個孩子,我就輕輕地撫摸一下,有時還抱一抱,既是鼓勵,也是安慰當小薇怯生生地站到我跟前時,想起早晨她那眼淚汪汪的樣子,我忍不住把她抱起來,柔聲細語地對她說:“來,小薇,讓老師好好看看你咧,我們小薇長得像媽媽一樣漂亮,讓老師親親你,好嗎?”她忽閃著大眼睛,看著我一句話也沒有說我輕輕地吻了她一下,就讓她上廁所了這一吻,居然產(chǎn)生了這么大的力量,這是我連想都沒有想到的她的媽媽說,老師親她的那天,是小薇上幼兒園以來最高興的一天2)言語的溝通,討論:在見實習的過程中,你們發(fā)現(xiàn)教師與幼兒的言語溝通存在哪些問題?,總結(jié)要點:,教師與幼兒的言語溝通的主要障礙是以教師為中心,不尊重幼兒,不理解幼兒,沒有與幼兒平等交流,沒有面向全體幼兒討論;要提高教師的言語溝通能力,教師應具備哪些觀念?掌握哪些技能?,歸納小結(jié):,觀念方面:最需要的是教師對每個幼兒的愛、想理解幼兒的那分渴望技能方面:談話的策略: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話題 將幼兒引入交談主題中,適時提問,保持幼兒談話興趣 幼兒發(fā)言時,教師應傾聽,表現(xiàn)出耐心和熱情。
教師的語言技能:符合幼兒接受水平,如:說話態(tài)度溫和,使幼兒有一種安全感,樂意聽從;語氣堅定,使幼兒感到教師充滿自信;表述簡單明了,從容不迫,使幼兒易聽懂;走到幼兒身邊用愉快的聲調(diào)說話,不能老遠大聲嚷語言生動形象,引人入勝,伴有表情和體態(tài)語言用積極的語言談話,告訴幼兒應當做什么,而不是指出他不應當做什么如:請輕輕地搬椅子,而不是說別把椅子碰得叮咚響;請把積木放在筐子里,而不能怎么說?,2、教師與家長的溝通,(1)了解家長:,了解是溝通的前提可以根據(jù)從家長對幼兒園的態(tài)度和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將家長分為四類:,(2)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技巧,A:聆聽的技巧,B:適合不同個性的家長交談的技巧,交談:交往雙方構(gòu)成的聽與講相配合的對話,交談的主要目的是溝通思想C:描述孩子行為,提出建議的技巧,總結(jié):,反對告狀式描述孩子行為;描述時不加任何評價;要滲透衛(wèi)生、心理、教育理論;先講優(yōu)點、長處,再婉轉(zhuǎn)提出問題要求3)與家長的情感溝通,溝通是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誠心、責任心的使家長感覺到老師的愛心、關心、熱心、誠心、責任心使老師感覺到家長的愛心、關心、熱心、誠心、責任心4)利用多種形式與家長溝通,如:接送時間短暫交談、家訪、家園聯(lián)系手冊、短信、便條、電話等。
案例:與家長溝通,一個能說會道的小男孩東東,能一字不拉地復述幼兒園一天的生活在別班時,他常在家長與老師之間總有扯不完的皮,告不完的狀,弄得家長與老師的關系十分不和轉(zhuǎn)到我班后,我總是在東東“匯報”之前先與家長交談一番,告訴家長孩子的“重大表現(xiàn)”,不到半個月,家長與我們之間的關系十分和諧,家長一再感激地說:“還是這個班好,老師這么關心我的孩子,我無話可說,只有感激仔細分析,并不是其他的老師不好,而是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匯報”一天的生活,家長也聽信了兒子的話,日子稍久,家長便以為老師與自己的孩子“過不去”如孩子不愛吃青菜,老師軟硬兼施地勸東東吃下去,回家后帶著情緒說“老師硬要他吃不好吃的東西”這件事在我手上也一樣發(fā)生,只是我“搶先一步告訴家長:“孩子不愛吃青菜,我們?yōu)榱怂纳眢w發(fā)育,想辦法讓他吃了,他還有點不高興呢時間稍久,家長理解了老師,也不再聽“一面之詞”了3、促進幼兒之間的溝通,(1)幼兒之間的口語溝通,幼兒之間的口語溝通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什么作用?,(促進幼兒的社會性、智力、語言的發(fā)展),教材中幼兒園里的“笑話”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幼兒需要交談、教師沒有意識幼兒之間的口語溝通對幼兒發(fā)展的作用),幼兒之間口語溝通的方式有哪些?分別有什么要求?小群體活動、游戲(幼兒的自發(fā)、教師組織的),(2)幼兒間沖突的解決,幼兒間的沖突是溝通不暢的最激烈的表現(xiàn)形式,多發(fā)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動機會的選擇上。
討論】幼兒之間有了沖突是好事還是壞事?,【提問】怎樣讓幼兒不起沖突?如果有了沖突如何解決?,A:樹立合作、謙讓、互相尊尊重的榜樣例如:“今天我要表揚亮亮,他很想騎鱷魚,但他沒去槍,而是對其他小朋友說,你騎到那邊后讓我騎好不好”,B:讓幼兒學習簡單的解決沖突的策略例如:一個小朋友想玩秋千,而其他小朋友不讓他玩,他先去推,然后提要求“商量”“對話”,C:引導幼兒自己解決沖突怎樣引導呢?以下經(jīng)驗值得大家借鑒案例:小法庭,“老師,小明今天又打我了老師,小明碰我的小椅子了每天,我們都會聽到許多次這樣的告狀聲處理這樣的事情既耽誤時間,又傷人腦筋一次,我在處理一個“小官司”時,聽到旁邊有個幼兒在說:“老師,是他先打他的我萌發(fā)一個想法:可否讓幼兒自己去處理他們之間的這些糾紛呢?于是,我成立了一個“小法庭”,讓幼兒自己去評判那些是是非非每次有告狀的小朋友,我就選出一個幼兒當“小法官”,讓告狀的幼兒當“原告”,另一個幼兒當“被告”,再找來幾個“知情”的小朋友當“證人”,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小法官”自己評判誰對誰錯這樣,孩子們腦子里的是非觀念就越來越清楚,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以后遇到類似情況,他們都會大膽地予以評判。
孩子告狀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的本能反應當孩子的利益受到損害,而他們自己又無力保護自己時,就會向大人求援小法庭”使孩子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強了,告狀的現(xiàn)象也就越來越少了,而且還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發(fā)展思維、語言和解決問題的好機會三、組織小組活動的能力,面向全體,照顧個別差異的原則,可以采取哪些組織形式促進全體幼兒得到更大可能的發(fā)展?(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每一種形式的活動都有它的優(yōu)、缺點,應靈活地結(jié)合運用舉出幼兒園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實例,哪種活動占的比重大?而實踐中,集體活動的比重較大,應加大分組、個別活動的比重,所以組織分組活動的能力作為教師一項重要的能力提出組織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