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研究的方式與方法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課堂教學研究的方式與方法,課堂教學評價分析,海寧市教師進修學校 錢金明,一、如何理解和認識課堂,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積極有效交往的活動,課堂教學是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活動,課堂教學是多種因素構成的復雜的整合體,二、如何觀察課堂,一定性觀察,1、敘事研究對課堂教學中的事件進行表達、進行分析,揭示包涵的意義2、行為類型描述3、圖式記錄4、樣本記錄二定量研究全息性觀察,1、文檔資料分析包括教師的教案、教師背景材料、學生背景材料、教師講課記錄教學設計的意圖及根據(jù)、教師的教后摘記2、課堂錄音、自然情景下錄像3、課堂觀察記錄有記教師語言,有記學生語言4、課堂后深度訪談,包括對教師的訪談和對學生的訪談5、對教師、學生和觀察者的問卷課堂教學評價分析分組安排,第一組課堂教學全息記錄人員:,第二組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記錄人員:,第三組教師提問記錄人員:,第四組學生答復統(tǒng)計人員:,第五組教師訪談記錄人員:,第六組學生訪談記錄人員:,執(zhí)教教師:,按課堂全息錄像制作的教學程序記錄表,時間,主要活動過程,活動內(nèi)容描述,師生語言、行為,輔助手段,學生參與狀況記錄統(tǒng)計表,視點,統(tǒng)計指標,統(tǒng)計結果,學生參與的廣度,小組和個別學習時間,小組學習的次數(shù),回答問題與示范的人數(shù),學生參與的認知,提供多種答案,自行得出結論,回答有創(chuàng)意,主動提問與質(zhì)疑,學生參與的形式,討論(研討),探索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個別演示實驗,看老師演示,觀察活動,參與的效果,回答問題的正確率,觀察實驗的正確率,課堂教學時間分配統(tǒng)計表,項目,新課導入,學生實驗、研討,教師講解 實驗,師生交流得出結論,課堂小結,合計,教學時間,問題數(shù)量,每問題平均占時,各種提問行為類別頻次統(tǒng)計表,項目,行為類別,頻次,百分比(%),提出問題的類型,常規(guī)管理性問題,記憶性問題,推理性問題,創(chuàng)造性問題,批判性問題,鼓勵性問題,挑選回答問題方式,提問前,先點名,提問前后,讓學生齊答,提問后,叫舉手者答,提問后,叫未舉手者答,鼓勵學生發(fā)表意見,追問,教師理答方式,打斷學生回答,對學生回答不理睬,重復自己問題或答案,對學生鼓勵稱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追問題,學生回答的類型,無回答,機械判斷是否,認知記憶性回答,推理性回答,創(chuàng)造評價性回答,主動提問,停頓情況,提問后,沒停頓或不足3秒,提問后,停頓過長,提問后,適當停頓3-5秒,學生答不出來耐心等待幾秒,對待特需要的學生,適當多等幾秒,提問技巧水平檢測表,序號,問題,問答方式,A、教師提問,B、學生答問,管理,認記,推理,創(chuàng)造,批判,無答,機械,認記,推理,創(chuàng)造,三、如何進行反思,一反思的形式,1、教學日志,2、教后感教學一得,3、反思型教學案例,4、整節(jié)課分析與診斷的教學案例,二反思的內(nèi)容,1、教學目標是否到達?到達的標志是什么?,2、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差距?,3、在教學中是如何處理這種差距的?,4、教學中有無令你印象至深的事件?,5、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哪個問題是最為關鍵的問題?,6、你打算在后續(xù)的教學中如何解決?,7、教學中的其它體會和認識。
四、如何形成課堂案例,一什么是案例?,案例是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景在內(nèi)的真實發(fā)生的典型事件其根本特征是:1、問題性2、真實性3、典型性,二為什么要撰寫案例,1、有助于記錄教學中的相關經(jīng)驗,記錄教育教學的成長經(jīng)歷2、有助于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3、有助于教師系統(tǒng)化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4、有助于加強教師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三教學案例的形成過程,1、前期準備確定研究任務、研究目標,并作好必要的理論準備2、課堂觀察3、課后調(diào)查4、分析研究找準切入點,5、撰寫案例,四案例的根本格式和標準,1、根本格式,1標題 以主題定標題或以事件定標題,2引言 展示事件的大致狀況,反映事件的主題,3背景 包括直接背景與事件直接相關和間接背景雖與事件不直接相關,但對了解和認識事件有幫助的信息,4問題 問題是什么?問題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5問題的解決 問題的解決過程,問題解決的效果,6討論與反思 問題解決效果的評判、問題解決的啟示,問題解決中還有哪些未解的問題,下一步的打算和設想,7討論題,8附錄板書、教學設計與學生談話等,2、根本標準,1以問題為核心,2反映事件的背景,3有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過程,4表達要具體明確,5表達教師與學生的復雜的內(nèi)在的心理狀態(tài),五、幾點建議,第一次活動,1、學習理論 2、制訂方案 3、討論需要哪些技術 4、組織分工 5、確定時間,第二次活動,1、上課 2、聽課 3、后測訪談 4、討論 5、整理與分析形成書面材料,第三次活動,1、根據(jù)分工匯報整理、分析結果每人一份,2、專題討論聯(lián)系當前教育教學中存在困難、問題,3、撰寫案例,六、參評教研組上交材料,錄像或錄音帶,該課教學設計與教案,課堂觀察與分析,教學案例從不同切入點撰寫的教學案例,文件觀定有關材料,。